尊敬的客户,您好:
由于贵单位的网站超过使用期限而被暂停!数据将保留五天后删除,为了不影响贵单位的网站正常运行请及时续费。 我们将在收到款项后二小时内开通网站,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提醒您:网站是单位的宝贵资源和无形资产,除非特殊情况,请不要轻易放弃您的网站。网站停止后,将严重影响搜索引擎检索情况 ,严重影响您单位形象、产品与服务的推广。
您现在看到的消息是由云港互联发布的,希望网站所有者尽快同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光临!
云港互联联系方式:
客服热线:0871-68196030
公司网站:http://www.ynjwz.com
向逢春(1895-1964),云南建水县人。曾祖父乃清朝同治年间花翎副将,其父亲向汝生是光绪年间武举(解放后,宅檐立“武魁”匾额),后弃官返乡制陶。向逢春10岁时随父制作粗陶,13岁开始学制紫陶。向逢春入旧学2年,学识稍浅,所制陶坯邀当地名家撰书作画,但名家们很难按时完成。于是,向逢春立志自学书画,以古人为师,向前辈虚心学习,刻苦临摹,终有所成。当时曾流行一种说法:“城内三王,不如碗窑一向。”“三王”指的是著名书画家王定一、王受之、王式稷;而“碗窑一向”,则是指后来居上、青出于蓝、集大成者的向逢春。他集拉坯、装饰、磨光、烧制技艺于一身,至今无人超越,实为罕见的全才。建水制陶名家辈出,但以向逢春所制陶器最为精美,其作品以古朴雅致的造型、精湛高古的书画、腻如古董的色泽而被称为“向氏三绝”,享有“向氏紫陶,价同黄金”之誉。
向逢春苦心钻研,对建水紫陶传统工艺、造型、图案进行了全面的革新。他改进的紫陶汽锅堪称陶中精品。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上,向逢春的紫陶汽锅以其造型古拙、铿锵若磬、质明如镜的的典雅气质征服了世界,获博览会美术大奖。
1947年,蒋介石60大寿,云南政府向向逢春订做了一米高的“博古型”和“胆型”大花瓶各一对作为贺礼。此陶成为向逢春平生得意之作。此世纪大礼至今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953年,向逢春晋京参加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其作品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好评,荣获“陶中一秀”的称誉,部分作品还被选送到国外展出。其中一件作品,由云南省政府敬赠伟大领袖毛主席,毛主席回赠了一顶帽子。从此建水紫陶与宜兴陶、钦州陶、荣昌陶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
1955年2月,向逢春被选为云南省第一届政协委员。
1956年,向逢春任建水县手工业联合社主任,此后任建水县工交局副局长。
1957年7月,向逢春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受到了朱德委员长的亲切接见。朱德早年在建水驻军时就与向交好,此次旧友重逢,十分欢快,两人合影留念。同年,向逢春荣获全国工艺品艺人奖。
1958年,向逢春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恢复名誉),革职批斗,进行劳动改造,身心遭到重创,从此终止了他心爱的艺术生涯,再无新作,1964年因病逝世。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向逢春作品常常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美国、前苏联、日本、阿尔巴尼亚等国都藏有向逢春的作品。
1984年,文化部颁发文件,明确规定向逢春作品为国家三级文物,不准流出海外。
2005年,向逢春被评为建水历史十大人物之一,立碑于建水孔庙广场。
2007年,中央电视台在云南寻宝的节目中,故宫古陶瓷专家杨静荣先生这样评价向逢春:向逢春最重要的贡献是把建水陶提升了一个高度,让建水陶从一种单纯的实用陶,上升为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艺术品,使建水陶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陶,最终成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向逢春对建水紫陶艺术勇于改革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建水紫陶的集大成者,堪称一代宗师、紫陶工艺第一人。他一生充满了荣耀与坎坷,他勤奋好学的刻苦精神、刚正不阿的品德,也成为垂范后生们的榜样。可以说,建水紫陶能跻身我国“四大名陶”,向逢春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