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昆明快乐收藏甄品交易所邀请央视《寻宝》栏目鉴定专家蔡国声,来昆“说宝”。面向广大收藏爱好者开展鉴宝说宝活动,以“快乐收藏”为题讲述奇珍异宝历史渊源,普及收藏品鉴赏文化,并免费为每一位聆听讲座的市民鉴定一件藏品。当时很多市民都把自家的“建水紫陶”拿到现场进行鉴别。于是,人们饭后茶余又多了一个话题,如何收藏与投资云南紫陶?
很多收藏爱好者分不清紫陶和紫砂;不知道紫陶的魅力真正在哪里?是否有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云南紫陶作为完全独立的工艺陶器进入人们的生活是在十八世纪中期,那时云南的“云土”名传天下,当时在全国各地的鸦片之中,以云南的鸦片(云土)质量最好,而在云南鸦片之中,又以滇西、滇南的烟土(简称“夷方土”)的质量最好。在云南境内,罂粟生长所需的自然条件决定鸦片的种植主要集中在滇东、滇中部的平原和低海拔地区,以及滇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山区。
紫陶烟斗工艺始于清道光年间,是鸦片文化的产物。当时为满足有钱人的生活需求,云南建水陶器生产出胎质细腻若脂、装饰精美的紫陶烟斗。云南紫陶烟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边疆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两种不同的文化使紫陶烟斗不仅具有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质,也呈现出民间艺术特有的质朴、亲切的生活气息。紫陶烟斗的工艺特点在于将中国书画艺术运用到陶器装饰中,借中国书画来表现烟斗的贵族精神,将紫陶“儒雅”之质与中国文人“贵气”之风相融合,追求陶器的文化、意境和气质,反映出当时历史时期紫陶文化的贵气、品味、风格和工艺特点。紫陶工匠们把流畅的线条、简单的水墨、绘画、诗书、印章、色彩等传统艺术形式融于一体,在泥与火之间,抒发着丰富的情感,展示出鲜明的个性,创造出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陶器作品。
清末、民国以后,随着吸黄烟(也称叶子烟)、纸烟的盛行,鼻烟(鸦片)开始逐渐减少了,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叶,鼻烟已基本绝迹。但是,将书画艺术运用于陶器装饰中,借传统书画之文化来表现陶器的贵族精神,将紫陶“儒雅”之质与中国文人墨客“贵气”之风相融合,追求陶器作品的气韵、意境和文化,以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个性、品味、风格、文化的工艺却在紫陶艺术中流传下来。
从宋朝中后期开始,紫陶工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属民族传统工艺。
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被列为我国四大名陶之一,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齐名天下。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内陈列的四只紫陶大缸,直径约1.2米,是建水紫陶代表作品。
1963年周恩来总理出访阿尔巴尼亚,带去云南建水的紫陶花瓶、挂盘等作为礼品赠送国际友人。
1975年紫陶作品残贴博古瓶、葫芦胆瓶、新玉壶春瓶等,被选送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及多国展出。
1980年紫陶作品高脚汽锅、残贴小瓶被中国轻工部评为优胜产品。
1986年,紫陶作品仿青铜台灯、残帖笔筒、博古瓶等被列为国家珍品,为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1988年紫陶作品清香罐、三足笔筒分别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大奖和优秀创作设计奖。
1990年建水紫陶系列产品获中国妇女儿童用品博览会大奖。
1992年,在中国旅游商品贸易天马奖评比中,建水紫陶系列产品获金奖。
2007年紫陶被国家评定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在北京中国创造评为大奖。
2008年在杭州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云南建水紫陶大师向炳成设计制作的“彩填天球梅瓶----哈尼梯田风光”获得金奖。
紫陶工艺在全国范围内,只有云南生产,这是由建水当地的土壤、文化、民族、历史特殊性决定的。制作紫陶的土壤称为五色土,富含石英、云母、氧化铁等矿物质,有别于其他的陶土。建水紫陶的坯土采用富含复杂铝硅酸盐类和氧化铁为主要元素的红色粘土,填色的泥料主要是白色粘土。紫陶可以耐受摄氏1200度以上的高温。而一般的陶土只能耐受700---800度的温度。建水紫陶的矿泥取自建水县境内碗窑村的五彩山,含铁量高,制成紫陶产品后,硬度高、强度大、人工打磨后富有金属质感。
紫陶与紫砂的区别本质上在于“泥”与“砂”的区别。紫陶与紫砂的原料含有的矿物质成分不同,紫砂的陶土呈“砂”状,比较粗糙、只可以过60目的筛子;而制作紫陶的陶土呈“泥”状,比较细腻,可以过400目的筛子,相当的细腻。
把紫陶与紫砂做一个比对:
(1)材料不同:紫砂是石质原料,烧制后收缩率不到百分之十;紫陶是粘土原料,烧制后收缩率可达百分之二十。
(2)工艺不同|:紫砂多采用打身筒成型,紫陶则为手工拉坯成型。
(3)装饰不同:紫砂多为表面阳刻,紫陶则是先阳刻后填泥。
(4)打磨不同:紫砂不需细致地打磨抛光,紫陶则需精细打磨抛光,形成亚光或亮光的外表。
(5)亮点不同:紫砂是以壶为主,工艺讲究,而紫陶则成色古拙多变,装饰为主,器型多样。
(6)烧制不同:紫砂基本上成色无太大变化,而紫陶则会因火候不同呈现出独特的窑变,生成事先不能掌控和预想不到的纹理、色泽。
(7)特色不同:紫砂是单一刻花、粗放抛光;紫陶则是“残碑断贴”、阴刻阳填,表现中国书画的神韵,并经多道打磨抛光综合加工。
(8)定位不同:陶瓷界把瓷誉为“冰美人”,把紫砂誉为活泼而温润的童子,而把紫陶誉为放荡不羁、不修边幅的“隐士”。
(9)价格不同:紫砂壶目前名家作品在万元左右,大师级作品在十万元左右,清末民初的紫砂壶目前价格在百万元左右。紫陶目前名家作品在千元左右,大师级作品在万元左右,清末民初的紫陶目前价格在十万元左右,器型较大的价格相对更高一些。
(10)名气不同:中国紫砂誉满全球,家愈户晓,书籍、网站、专卖店比比皆是,目前收藏者在几十万人上下;云南紫陶名气不足、产业太小、品牌过少、宣传不够。书籍、网站、专卖店寥寥无几,目前收藏者在万人左右。
云南建水紫陶的独特魅力主要有三:
一是将书画艺术与雕刻填泥工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神形兼备,美轮美奂。清末以来,云南建水的骚人墨客文人雅士以陶坯为底,尽情挥洒泼墨,移名家字画于陶坯之上,陶坯落墨后,工匠们将墨宝精心雕刻成模,再经填充彩泥、修坯、风干、焙烧、打磨后,使紫陶产生出古拙斑斓的金石之气,加上其独创的“残帖”装饰手法,将云南紫陶点化得出神入化,美妙绝伦,既保留了名家笔墨的气韵,又兼顾陶坯在不同弧面和湿润状态的特性,彰显了名家捉毫濡墨,悬肘运笔的厚实功底,纯洁淡雅,自然质朴,给人以优美单纯的意境,所以紫陶有“文化陶”“雅陶”之美称。
二是紫陶独特的雕刻填泥工艺所构成的陶制泐痕与纤毫圆劲之间的对比融合。刻工艺人多为女性,她们对泥性和刀技十分熟悉,细心专心、一丝不苟,精雕细镂。刻痕刀口光滑而棱角分明。刻模经填泥、修坯、风干、焙烧、分次打磨抛光后,字画线条居然呈现出好似经千年锈蚀风化而斑驳陆离的肌理变化,于是便有了金石之气的天生古拙,这是云南紫陶工艺文化独一无二的特色魅力。
三是紫陶独特的窑变,紫陶为高温陶,1250---1300度高温烧制,高温下的窑气变化异常,陶器在高温陪烧过程中会出现意外是颜色和花样,这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窑变。陶坯内所含的各种成份,在不同的火温和窑气下会呈现不同的还原结构和还原色彩。当窑内达到相应的高温时,粘土中的易熔物质熔化为液态填充进未溶、颗粒之间,使坯体收缩密度提高,达到体如铁的效果。当密度达到最佳时,陶器便变得致密结实,出窑后通过击打、达到“声如馨”的效果,当窑膛温度达到1200°以上的时候,紫陶呈色就会出现奇异的窑变,或黑或绛或红紫相间,出现可遇而不可求的神奇色彩。窑变后的紫陶,像云彩一样神秘而又捉摸不定,因而,人称制陶是火中取宝的艺术。
紫陶由于发展地域在边疆,几百年来发展缓慢,从事紫陶生产的艺人屈指可数,而且一直坚持手工生产,规模很小,基本上是家庭手工作坊。紫陶的产品主要是茶具、餐具、文具、家庭日用品及紫陶做的茶缸、茶壶、茶筒。用紫陶茶缸存放的普洱茶不但能隔味、隔光、防潮、防串味,而且透气、保温,能有效地保证普洱茶在后发酵陈化过程中纯正的色、香、味,紫陶茶缸是存储普洱茶的最佳器具。所以说紫陶是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及收藏价值的雅陶。
紫陶作为一个刚开始复兴的传统艺术,基础还很薄弱,尚未形成一条稳定的产业链,市场的知名度和接受度都不高,正是投资与收藏的最佳时机,紫陶纯粹是手工作坊制作,创新及特色主要体现在字画填刻和工艺的改革、造型方面。对于正想要投资紫陶艺术的商家来说,目前是认识紫陶、了解紫陶、经营紫陶、投资与收藏的最佳时机。
紫陶到底有什么价值?为何值得收藏和投资呢?
艺术品是否值得收藏,一是看它的时代背景;二是看它的生产品质;三是看它的文化内涵;四是看它的独特文化;五是看它的实用价值及审美价值。
根据以上原则分析,紫陶的生产工艺已经积淀了千年的历史,而且一直保持纯粹手工制作。生产品质随着工艺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获得中国工艺品博览会金奖、银奖后,很多紫陶艺人看到了价值的体现,开始独立生产经营,刺激了紫陶生产、工艺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建水紫陶10大名师名声显赫,后起10大新秀技艺超群,后来居上,制作的紫陶产品越来越有艺术品位,装饰生动活泼,书画水平很高。而且紫陶现在属于阳光产业,知名度不高,相应的价格也偏低。近几年来随着市场行情有所上涨,价格开始提升,但与紫砂、瓷器、字画、珠宝等文化艺术收藏品相比较,其价格仍然十分便宜,未来升值空间那是相当的可观。对于真正有眼光的爱好者和收藏家来说,现在正是底部搜货、积累的大好时机。
紫陶产品中,有一些与风水转运相关的器物、与普洱茶相关的茶具、茶壶,逐渐为市场所了解和认识,未来也会有很好的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紫陶工艺最独特的一点是:作为企业、家庭、个人礼品收藏和赠送亲朋好友,可以按照亲朋好友的兴趣、爱好、要求,写上名字、祝福及喜爱的字句、图画,量身定制。这是其他收藏品和陶瓷产品难以做到的。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火爆是不争的事实。有资料说,内地拍卖巨头嘉德2005年全年成交总额10.67亿元,2006年达到17.7亿元。内地六大拍卖公司2006年成交总额是52亿元,比2005年增长52%,2010年成交总额是1520亿元,比2009年增长300%,2011年成交总额达到2860亿元。
回报率高,增长稳定是大多数投资与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原因。艺术品和股票有根本的区别,艺术品的魅力就在于有虚拟性和想象性、有文化和民族价值。1万元的艺术品,可以具有1000万元的想象力,股票没有,紫陶可以有。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收藏事业慢慢恢复。最初的收藏理念,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凭个人喜好而单纯为收藏而收藏。现在,国家在文物保护上不实行垄断,提倡“藏宝于民”。有更多的世间力量加入收藏领域,让文物避免无端的流失和损坏,让艺术品价值得到更大的空间。很多收藏家去国外购买流失的古物,如此一来不但政府部门节省了开支,而且更多的珍稀文物能够得到妥善的保存,内地的艺术品市场迅速升温,形成了收藏投资热。有不少人对于银行的理财产品不感兴趣,而是青睐于民间的艺术品的收藏与投资,云南紫陶正是在这个大气场中发展复兴起来。
紫陶有三类最具升值潜力的名家作品:
一是清末民国时期的建水紫陶老作品,以王定一、叶子湘、向逢春、向福功等为代表的大师遗作,该品种最稀贵,值得收藏;
二是当代大家和实力名家作品,如建水紫陶当代10大名家:陈绍康、谭知凡、田家祥、李志伟、谢恒、毛耀宏、刘也涵、向炳成、张馨予、田波等的作品,该品种做工精细、设计完美,保值、升值前景可观;
三是名家书画艺术陶,书画艺术和紫陶工艺结合完美的作品,具有较大升值空间,如蓝嘉澍、郝平、郭游、朱仲元、苏佛涛、沈克坚、李宗学、陈丹华、等书画紫陶市价已突破万元。
从收藏的观点来看,云南建水紫陶目前正是收藏投资的最佳时候,现在正是酝酿、准备、蓄积力量和工艺成熟的阶段。
云南最具投资价值的艺术品就是----云南建水紫陶。